甲氨蝶呤片
主要成分
本品的主要成分為甲氨蝶呤。
性狀
本品為淡橙黃色片。
適應病癥
1、各型急性白血病,特別是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、惡性淋巴瘤、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和蕈樣肉芽腫、多發(fā)性骨髓病。
2、頭頸部癌、肺癌、各種軟組織肉瘤、銀屑病。
3、乳腺癌、卵巢癌、宮頸癌、惡性葡萄胎、絨毛膜上皮癌、睪丸癌。
規(guī)格
2.5mg。
用法用量
口服。成人一次5mg-10mg,一日1次,每周1-2次,一療程。安全量50mg-100mg。用于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維持治療,一次15mg-20mg/m2,每周一次。
不良反應
1、胃腸道反應,包括口腔炎、口唇潰瘍、咽喉炎、惡心、嘔吐、腹痛、腹瀉、消化道出血。食欲減退常見,偶見偽膜性或出血性腸炎等。
2、肝功能損害,包括黃疸、丙氨酸氨基轉移酶、堿性磷酸酶,γ-谷氨酰轉肽酶等增高。長期口服可導致肝細胞壞死、脂肪肝、纖維化甚至肝硬變。
3、大劑量應用時,由于本品和其代謝產(chǎn)物沉積在腎小管而致高尿酸血癥腎病,此時可出現(xiàn)血尿、蛋白尿、尿少、氮質血癥甚或尿毒癥。
4、長期用藥可引起咳嗽、氣短、肺炎或肺纖維化。
5、骨髓抑制:主要為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,長期口服小劑量可導致明顯骨髓抑制,貧血和血小板下降而伴皮膚或內臟出血。
6、脫發(fā)、皮膚發(fā)紅、瘙癢或皮疹。
7、白細胞低下時可并發(fā)感染。
注意事項
1、本品的致突變性,致畸性和致癌性較烷化劑為輕,但長期服用后,有潛在的導致繼發(fā)性腫瘤的危險。
2、對生殖功能的影響,雖也較烷化劑類抗癌藥為小,但亦可導致閉經(jīng)和精子減少或缺乏,尤其是在長期應用較大劑量后,但一般多不嚴重,有時呈不可逆性。
3、全身極度衰竭、惡液質或并發(fā)感染及心、肺、肝、腎功能不全時,禁用本品。周圍血象如白細胞低于3500/mm3或血小板低于50000/mm3時不宜用。
4、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:因本品有致畸作用及從乳汁排出,故服藥期禁懷孕及哺乳。
5、兒童藥用:本品未進行該項實驗且無可靠參考文獻。
6、老年用藥:本品未進行該項實驗且無可靠參考文獻。
7、藥物過量:本品未進行該項實驗且無可靠參考文獻。
禁忌
已知對本品高度過敏的患者禁用。
藥物相互作用
1、乙醇和其他對肝臟有損害藥物,如與本品同用,可增加肝臟的毒性。
2、由于用本品后可引起血液中尿酸的水平增多,對于痛風或高尿酸血癥患者應相應增加別嘌呤醇等藥劑量。
3、本品可增加抗血凝作用,甚至引起肝臟凝血因子的缺少或(和)血小板減少癥,同此與其他抗凝藥慎同用。
4、與保泰松和磺胺類藥物同用后,因與蛋白質結合的競爭,可能會引起本品血清濃度的增高而導致毒性反應的出現(xiàn)。
5、口服卡那霉素可增加口服本品的吸收,而口服新霉素鈉可減少其吸收。
6、與弱有機酸和水楊酸鹽等同用,可抑制本品的腎排泄而導致血清藥濃度增高,繼而毒性增加,應酌情減少用量。
7、氨苯喋啶、乙胺嘧啶等藥物均有抗葉酸作用,如與本品同用可增加其毒副作用。
8、先用或同用時,與氟尿嘧啶有拮抗作用,如先用本品,4-6小時后再用氟尿嘧啶則可產(chǎn)生協(xié)同作用。本品與左旋門冬酰胺酶合用也可導致減效,如用后者10日后用本品,或于本品用藥后24小時內給左旋門冬酰胺酶,則可增效而減少對胃腸道和骨髓的毒副作用。有報道如在用本品前24小時或10分鐘后用阿糖胞苷,可增加本品的抗癌活性。本品與放療或其他骨髓抑制藥同用時宜謹慎

